探索古韵今风,临夏研学之旅
在甘肃的怀抱中,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——临夏,一个融合了历史深邃与自然瑰丽的研学圣地。在这里,每一块青砖古瓦都诉说着过往的辉煌,每一条河流山川都映照着文化的脉动。时值仲夏,同学们携手踏上这场临夏研学之旅,共同揭开历史的面纱,感受文化的魅力。
穿越亿年 与恐龙共舞
踏入临夏恐龙国家地质公园,仿佛穿越回一亿年前的恐龙时代。丹霞赤壁的壮丽、黄河三峡的险峻、以及丰富的地层遗迹,共同构成了这里的地质奇观。
在这里,同学们亲眼目睹那些曾经统治地球的巨大生物——恐龙的化石遗迹。
同学们也通过参观博物馆、观看科普影片、参与互动体验等形式,学习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和古生物知识。
水电奇迹 时代精神
作为新中国水电事业的代表作,刘家峡大坝见证了我国葱自力更生到自主创新的辉煌历程。
站在刘家峡大坝之上,眼前是碧波荡漾的刘家峡水库,脚下是滚滚东流的黄河水。这座由我国自行设计、施工的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,不仅承载着发电的重任,更在防洪、灌溉、养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它的建成,不仅填补了我国水电事业的空白,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。
黄河之源 文化之根
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起,同学们仿佛穿越了时空,回到了那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旁。博物馆以“黄河情·水电魂·中国梦”为主题,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和生动的展览形式,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历史场景之中。从黄河的起源到流域的变迁,从古代文明的兴衰到现代治理的成就,每一步都充满了震撼与感动。
在“薪火相传·千秋伟业”展区,同学们们被古人的治水智慧所折服。大禹治水的传说、贾让的“治河三策”、潘季驯的“束水攻沙”……这些名字和故事背后,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、勇于探索的精神。通过这些展品和介绍,同学们们深刻感受到了治黄历史的艰辛与伟大,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宁与繁荣。
走进历史 缅怀英烈
在历史的长河中,总有一些名字闪耀着不灭的光芒,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,用鲜血铸就了不朽的丰碑。胡廷珍烈士,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英雄。走进胡廷珍烈士革命纪念馆,同学们将共同开启一段探寻英雄足迹、传承红色基因的研学之旅。
胡廷珍烈士不仅是一位英勇的战士,更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。他的一生,是对“忠诚于党、忠诚于人民”这一崇高信念的最好诠释。
在研学过程中,同学们深入学习胡廷珍烈士的革命精神,感受他那种为了理想和信仰不惜一切的执着追求。同时,也将思考如何将这种红色基因传承下去,让它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。
历史长廊 文化瑰宝
八坊十三巷,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,曾是茶马交易的中心地带。这里见证了无数商队的往来与文化的交融,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。
如今,漫步在八坊十三巷的青石板路上,仿佛还能听到那悠远的驼铃声,感受到那份繁华与喧嚣。
学生们近距离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,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;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,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。
通过研学活动,让更多的人了解八坊十三巷、走进八坊十三巷、爱上八坊十三巷。
穿越时空 探秘之旅
最后一站,同学们来到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。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,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之旅。通过这次参观学习,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地球生命的奇妙与伟大,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。同时,他们还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,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。
更重要的是,这次研学之旅将让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,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言有所思 学有所获
伴随着夕阳,我们为期两天的临夏研学之旅也缓缓落下帷幕。回望这一段旅程,每一幕都如同璀璨的星辰,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求知之火,也让孩子们对这片古老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在临夏,我们穿梭于历史的长廊,从八坊十三巷的古朴四合院到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的珍贵藏品,每一处都让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,亲身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。这些宝贵的经历,不仅让我们增长了知识,更拓宽了我们的视野,让我们学会了以更加包容和敬畏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。
展望未来,我们期待着将这次研学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,用所学知识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让我们带着这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,继续前行在成长的道路上,不断探索、不断超越、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。